寧夏中醫醫院暨寧夏中醫研究院

    <var id="6pdon"><sup id="6pdon"><source id="6pdon"></source></sup></var>
    <acronym id="6pdon"><li id="6pdon"><nav id="6pdon"></nav></li></acronym>

    1. <acronym id="6pdon"></acronym>
      1.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无码综合
         
         
        醫院概述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2-04-21 00:00:00    來源: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2022年2月26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研究院(簡稱: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院暨中院)于1986年由政府批準建設,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人員開展工作,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和中醫藥人才師承培養、文化宣傳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

        醫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決策部署,作為寧夏中醫藥衛生健康工作龍頭單位,我們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以中醫藥為主,堅持中西醫并重強院方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為宗旨,為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中醫藥衛生事業不懈努力。

        堅持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醫院目前占地面積36500平方米(55畝),建筑面積56000平方米,編制床位700張,可開放床位800張,設有46個臨床、醫技業務科室和18個職能管理部門。現有在崗職工929人,返聘外聘老專家、柔性引進專家團隊、為寧夏醫科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培養的中醫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為全區培養的規培住院醫師、基層進修生、各學校實習生、全科醫師班等每年有900余人,外包的物業公司、食堂等后勤保障服務人員有200余人,共計2000余人。

        醫院學科特色突出、人才梯隊合理、技術力量雄厚?,F有高級職稱152人,全國名中醫3名、自治區名中醫9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5人,寧夏優秀中醫臨床人才33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27人,自治區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10人,院內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46人。擁有中醫師承博士專業學位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碩士合作指導老師37名,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155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表現突出個人、自治區政府特貼專家、塞上英才、塞上名醫、“313”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衛生健康行業經濟管理領軍人才等50余名。

        醫院建設配備有綜合導管室、遠程心電診斷中心、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內窺鏡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層流潔凈手術室、血液透析室、核磁、128排高端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彩色多功能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PCR實驗室等先進的診療基礎設備和儀器設施,建有全區最大的醫院中藥制劑中心。是國家臨床合理用藥示范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全國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基地、全國治未病建設基地、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國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基地、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寧夏中成藥臨床驗證基地九大基地”和寧夏中醫骨傷推拿治療中心、寧夏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寧夏治未病指導中心、寧夏中醫康復中心、寧夏中醫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寧夏中醫藥數據中心、寧夏中藥原料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寧夏中藥制劑中心、寧夏中醫病案質量控制中心、寧夏中醫重點??瀑|量監測中心十大中心”所在地。

        寧夏中醫腎病研究所、寧夏醫科大學附屬自治區中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寧夏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定點醫院。是寧夏中醫醫院醫療集團、寧夏區域中醫(針灸)??坡撁?、寧夏區域中醫(婦科)診療中心??坡撁?、寧夏中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醫療聯合體和銀川市西夏區醫療健康總院牽頭單位。獲批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院士、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工作站10個,每年均入站支持、幫助、指導工作等。

                     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醫院黨委為五星級黨組織,下設黨支部28個,其中,五星級6個、四星級8個、三星級10,有黨員306。近年來,醫院黨委嚴格按照《關于加強自治區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辦法》,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黨委會、院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修訂完善醫院章程,切實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理各環節和全過程。醫院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穩步提升,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思想政治建設持續深化、黨的組織力進一步提升、干部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精神文明建設亮點突出,為醫院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有力的人才支撐,引領推動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全方位提升,醫院黨委先后于2018年、2020年獲得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落實黨建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先進黨組織”,2021年,被評為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模范單位”。

        近年來,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性辦院方向,砥礪奮進、創新發展,醫院門急診人次、住院病人數和開展的各類業務工作量較2016年(建院30年)比均翻了一番多,其它各項工作數、質量指數也都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指標要求,更趨合理,更加優化。先后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全國“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優秀示范醫院、中國醫院管理“春潮杯”全國十佳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醫院、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醫療衛生育才先進集體,連續多年獲得全區安全生產先進集體、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先進單位等。2021年,醫院榮獲國家第一屆評選的全國中醫醫院“患者、醫務人員雙滿意”第二名,連續四年獲評自治區2017年開始的全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年度綜合績效考核優秀等次,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2018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中,醫院位列419家全國中醫醫院第22名,2019年名列414家全國中醫醫院第31名,均列西北省區之首,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加強質量內涵,滿足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

        近年來,醫院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中西醫并重強院方向,不斷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著力在強化質量安全、提升服務內涵上下功夫,先后制定完善院內醫療質量評價標準、臨床診療規范和崗位制度職責,深入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認真落實按病種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政策,持續開展病歷質量監測、感染管理控制工作。開設無假日醫院、增設專家門診、夜間門診、特需門診,購進128排螺旋CT等高端設備設施、高標準建設綜合導管室,推行“全院一張床”管理模式、針灸一體化服務模式、足底反射治療進科室、建立慢病管理中心等,不斷優化就醫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2021年,在上級部門關心支持和醫院積極爭取下,國家中醫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寧夏分中心、全區首個醫療保障互聯網定點醫療機構、全區首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中醫醫療機構相繼落戶醫院,獲批組建自治區中藥制劑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驗收等,進一步促進醫院更好建設發展平臺和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使群眾就醫獲得感、滿意度得到明顯增強。

        2021年,醫院門急診接診人次77.27萬人次、出院人數2.02萬人次,門急診患者次均費用275.23元,出院患者次均費用5548.32元,平均住院日9.99天,西成藥占比10.70%,主要業務工作、質量指數達到或優于上級下達的各類指標,結構更加合理。

        強化教學科研,深化科研院所體系化建設

        近年來,醫院在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做大做優綜合醫療服務的同時,著力推進中醫研究院的科研院所體系化建設,發揮好應有的醫、教、研、發、產綜合建設,全面發揮一體化大平臺作用。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中醫肝膽病學、中醫皮膚病學),國家級臨床重點???個(腎病科、骨傷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個(骨傷科、腎病科、中醫婦科、針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培育學科1個(婦科);自治區級優勢???/font>2個(骨傷推拿科、兒科),自治區級重點???/span>5個(中醫婦科、針灸科、兒科、糖尿病內分泌科、腫瘤血液科;院級重點???/font>6個(男性???、心血管???、乳腺???、腫瘤???、皮膚???、脾胃病??疲?/font>;國家級重點研究室1個(慢性腎衰中醫升降理論及應用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1個(中醫骨傷實驗室),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8個。

        醫院先后獲批寧夏中醫骨傷研究人才小高地、寧夏中醫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保健研究人才小高地。設有國醫堂、治未病中心、體質辨識體檢中心、康復中心、兒童保健康復(小兒治未病中心)等特色???/span>。先后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等獎、三等獎、自治區衛生健康系統科研成果獎等多項。院內科研成果轉化形成11個劑型、30多個品種的院內制劑,研發有140多種科研制劑等。2021年,醫院積極爭取與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共同設立科技廳和醫院專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每年各投入100萬,三年共600萬元,專門用于本院科研立項和資金支持,并且,所有立項、研究均等同于自治區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去年已初步立項15項,力爭將醫院建設成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顯著,發展中西醫并重服務優良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經濟兩個效益。

        醫院始終創新發展,內結外聯,與區內外多家醫療機構建立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友好協作關系,建有中醫藥特色遠程專家門診、遠程會診中心。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眼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廈門市中醫院等協作醫院;牽頭成立了寧夏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皮膚美容整形專業委員會、骨病專業委員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不孕不育專業委員會、寧夏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康復專業委員會、膏方專業委員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中藥專業委員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寧夏老年醫學會中醫專業委員會“十六個專業委員會。與陜西省骨科醫院(西安紅會醫院)聯合成立了跨區域醫聯體,加入了中國中醫藥腎臟病防治聯盟、全國科研型腎病重點??坡撁?、中國中醫藥腫瘤防治聯盟、泰山急救醫學聯盟、中日醫院肛腸??漆t聯體和寧夏吳階平泌尿外科聯盟等,廣泛參加參與、開展學術交流和臨床實踐工作。建立了院士專家咨詢服務站、國醫大師工作站、全國名中醫工作站等,有石學敏院士、張大寧國醫大師、李佃貴國醫大師、金世元國醫大師、夏桂成國醫大師、陳彤云全國名中醫、武維屏名中醫、郁仁存首都國醫名師等著名專家學者入站支持、幫助、指導工作。

        強化基礎建設,滿足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

        針對醫院當前院落地域狹小,已是人流擁擠、車滿為患、建筑布局無法滿足廣大患者日益增長的中醫藥診療服務需求的實際,醫院堅持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牽引,持續提升群眾就醫體驗。2020年11月,在自治區政府、發改委和衛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三五”國家項目建設庫項目,自治區2020年80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總建筑面積36180平方米,分兩個單體樓,將于2022年底建設完成。其中門急診綜合樓32500平方米,已于去年9月30日順利封頂,另一單體制劑中心樓3680平方米也要于今年開工并建設完成。該項工程的實施完成將給中醫工作帶來諸多利好,特別是由此跨出醫院擴建設、謀發展,對醫院“百年大計”建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價值。

        在醫院積極申報爭取下,2020年底,醫院又作為寧夏唯一建設依托醫院,榮列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依托醫院,該項目的實施建設,將助力醫院進一步持續高質量發展。此外,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文件通知精神,目前,醫院已申報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并已由自治區發改委和衛健委共同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醫院更好建設發展搭建更大平臺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發揮引領作用,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基層發展

        擷取岐黃精華,匯聚精誠大醫。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性辦院方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對口幫扶和“千名醫師下基層”等工作。醫院先后牽頭成立包括寧夏全區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內蒙等周邊毗鄰地區民族醫院和部分其它醫療機構共31家成員單位的“寧夏中醫醫院醫療集團”涵蓋轄區基層醫療機構為主的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醫療聯合體,在成員單位間實行資源共享、優先轉診、檢驗項目互認、人才合作培養等工作機制,累計選派針灸、肛腸、骨科、護理等??评塾?/font>15批、200余名業務骨干,赴各基層醫院因地制宜開展對口幫帶、業務扶持和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等工作。每年舉辦院士、國醫大師、名中醫學術思想、醫療業務傳承學習班等,邀請全區中醫藥同仁免費學習、免費用餐。為此醫院每年拿出100萬元舉辦全區培訓班、高級研修班等,顯著提升了全區各級中醫醫療機構臨床診療、教學、科研、學術水平。

        2019年,由醫院牽頭,組建成立了涵蓋西夏區屬地自治區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共計35家單位的“銀川市西夏區醫療健康總院”。總院成立以來,圍繞“聯合、整合、綜合轄區醫療資源,創新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和網格化醫共體管理服務模式”,初步開展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建設了遠程心電、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等,為基層免費提供診斷服務,并定期選派專家、高年資醫務人員下基層指導、幫扶業務工作等,為提升區域醫療保障和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做出了一定的努力。2020年、2021年,醫院連續獲評全區“千名醫師下基層對口支援優秀單位”。

        強化疫情防控,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醫院按照國家、自治區和上級衛健委的部署要求,緊急啟動、全員參與、精心組織,及時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各類工作分組專班。先后出臺醫院12版防控方案、3版應急預案,修訂100余項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成立了中醫藥專家、核酸采樣、醫師援助、預檢分診等7支后備隊伍,并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四查”“二問”工作要求。前后四次改造擴大規范布局建設發熱門診,緊急采購方艙CT、建設封控門診、調出門診部呼吸病診區,調整病區封閉老住院部整棟三層樓全部用于接診、留觀、處置發熱、可疑病人等,堅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全力守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做好本院疫情防控的基礎上, 醫院圓滿完成了支援寧夏第四人民醫院、銀川市臨時急救醫院、湖北武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抗疫救治工作和銀川市西夏區大規模核酸采樣檢測工作,以及沙特、科威特國際援助任務,并積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及時研發新冠肺炎預防院內制劑“益氣防疫合劑”等,累計向醫院職工、第四人民醫院等兄弟醫院醫務人員、新冠確診病例、疑似病人、社區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免費發放近100萬元預防湯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使命和擔當,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我院將以“對標國內一流中醫院,建設西北地區領先的現代化、智慧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為目標,繼續秉承“救死扶傷,恪盡職守,團結和諧,奮發有為”的醫院精神;遵循“弘揚祖國醫學瑰寶,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辦院宗旨;奉行“仁愛,誠信,嚴謹,樂業”的核心價值觀;體現“關注細節,精益求精,始終無間,全面周到”的服務理念;落實“以人為本,高效創新”的管理理念和“職工是醫院第一財富”的人才理念。持續加強醫院黨的建設、深入推進綜合改革、不斷強化質量內涵,立足當下、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為本院和寧夏中醫藥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斗!

         

        地址:銀川市西夏區北京西路114號               

        電話:0951-2020247(傳真)    
        乘車路線:市內乘36、106、108、306、游1、游2、游3路 公交到寧夏“中醫研究院”下車即到      
        網址:http://www.adderall-relief.com/              

        微信公眾號:nxzyyydyh(訂閱號)、 nxzyyygzh(服務號)  

         

         醫院微信公眾號(訂閱號)二維碼

         注:醫院新聞資訊 

                                   

        醫院微信公眾號(服務號)二維碼  

        注:醫院患者服務             

         

        醫院門診預約掛號方式:
        1、醫院微信公眾號(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2、方達掌上醫院App            
        3、掌上健康寧夏App                       

        4、我的寧夏App

        5、院內窗口、自助掛號機、診間預約掛號    

         門診咨詢服務電話:0951-5600533

            

         

                                                    

         
        寧夏中醫醫院暨寧夏中醫研究院
         
         
        Copyright @ 2007 www.adderall-relief.com All Right Reserver
        地址:銀川市西夏區(原新市區)北京西路114號 乘車路線:市內乘36、106、108、306、游1、游2、游3路公交到自治區“中醫研究院”下車即到
        電話:0951-2020247 5600533 E-mail:master@nxtcm.com 寧ICP備14000956號-1 寧衛(中醫)網審[2014]第002號